中国禁限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征求意见,如何解读?

分类一的子分类1 62

  近日商务部服贸司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限制出口部分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

  9日,在商务部例行记者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结合科技发展形势变化和推动技术贸易发展的需要,商务部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开展《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工作,目前正在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禁限出口技术目录调整征求意见,如何解读?

  他表示:“我想强调的是,本次《目录》调整是遵循惯例对《目录》进行的例行调整,并不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国别)。商务部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目录》相关内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制定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录》是为了规范技术出口秩序,维护国家经济技术权益。他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目录》也需要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符合相关国际规则

  据商务部信息,本次《目录》调整,拟新增1项技术条目、修改1项技术条目、删除3项技术条目,为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创造积极条件。

  如前所述,新增技术条目为“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其中控制要点涉及相关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等。

  崔凡表示,世界各国采取不同方式,对影响本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设定管理措施。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口管制等措施对本国的先进技术出口实施管理。

  他举例道,譬如,韩国制定了《关于防止泄露及保护产业技术的法律》和《关于加强与保护国家尖端战略产业竞争力的特别措施法》,制定并动态更新核心技术清单和尖端战略技术清单,对本国的核心技术和尖端战略技术实施保护。对于核心技术的出口以及相关外资并购行为,韩国明确规定需要事先申报并获得审批。2024年7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就对原有《核心技术清单》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崔凡表示,中国对技术出口实施的管理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符合相关国际规则,同时基于中国长期管理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目录》的日常动态调整是我国技术出口管理的重要一环。”他表示。

  促进企业有序“走出去”

  崔凡表示,中国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但由于技术具有外溢性,关键核心技术不仅影响技术所有者,而且可能对一国相关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产生影响。

  他解释道,根据国际投资折衷理论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先进技术所有者往往首先通过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然后再通过对外转让技术来获取商业利益。

  “不过近年来,有些企业存在将自己实现突破不久的核心技术对外转让的现象。这种不符合通常市场商业逻辑的行为往往伴随着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实施违反国际承诺的高关税、较高的投资准入壁垒和较低的投资保护水平等问题。”他表示。

  崔凡表示,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情高涨。基于中国比较优势的梯度升级以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动因,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国投资的行为总体上符合中国与贸易投资伙伴的共同利益,但也需要注意“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的投资东道国投资保护水平过低,缺乏双边投资协定以及其他国际协定的保护,对中国投资者存在歧视。”他解释道,对此,相关政策应该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家层面需要采取综合手段,保护中国企业境外利益。

  “本次《目录》拟新增和修改的技术条目都是限制类条目。对于这些限制类技术,企业通过申请出口许可证获得批准后,是可以正常出口的。”他解释道,“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按照限制类进行技术出口管理,可以避免同类技术在同一国别市场扎堆,防止形成内卷式同质竞争,也可以防范这些企业因为境外不合理政策而被迫转让技术的情况,有利于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从而使得境外投资和技术出海都做到有序安全。”

  同时,据中国政府网消息,202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显示,“优化技术进出口管理,研究对跨国企业集团内部技术跨境转移给予便利化安排”。

  崔凡表示,跨国企业集团内部的技术跨境转移,今后在进出口许可程序上将会获得更多的便利化安排。

  “我国的技术进出口管理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他解释道,企业在开展境外投资和技术合作的过程中,也应当建立健全合规体系,积极配合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对禁止类技术做到不出口,对限制类技术的出口事先申领出口许可证,对自由类技术出口主动进行合同登记。在日常管理和技术人员对外交往中,也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防范关键核心技术外泄。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标签: